我們該如何運用和推進工業工程吶? |
發布時間:2017/5/11 點擊:3950 次 |
一、防差錯的設計思路。 要求我們所有的管理人員在設計工藝路線、設備操作時充分考慮員工操作失誤,不要考慮員工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操作。 二、一個流的運用。 判斷一個企業好壞的第一個標準就是工廠堆放物料或成品是否非常多,若非常多說明企業內部物料不流動,信息不拉動。 一個流顧名思義就是產品在生產或加工過程中單件(按組)流動,在加工車間一個流得到充分運用,但要注意一個流中每個工作點實際工作時間,不要使一個流中每個工作點的實際工作時間一致。 加工車間有效工作時間占生產時間不超過10%,如何減少或優化90%的時間是我們要思考的內容。一個流的使用過程中要注意每個工作點的節拍,原則上每個工作點的節拍確?;疽恢?。 三、物流的優化 。 物流優化之前最關鍵是設備的布局,而設備布局中最關鍵的是不要考慮設備的固定,要考慮設備的隨時調動與搬遷,適用不同產品組合生產的需要。 減少產品落地次數是物流優化的結果,物流優化要站在整個供應鏈上考慮,要站在整個產品的價值流上考慮。 我們要考慮內部的物流優化,同時更要充分考慮與客戶的物流對接,物流器具的標準化是物流工具設計的基礎,我們設計的物流運轉器具一定要確保員工喜歡用,如果員工不喜歡的物流器具說明是設計的失敗,我們一定要考慮設計物流的器具的可操作性。 四、動作分析的應用。 吉爾布雷斯砌磚動作的分析是動作分析領域的鼻祖試驗,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大量動作浪費,只是我們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攝像機攝像,然后一組人員對每一個動作進行分析。 仔細分析你會發現,我們工作中30%以上動作都是浪費。我們在工業工程的運用中強調設備自動化,但如果能夠滿足生產要求,設備越簡單越好;自動化的設備某些時候會帶來更多的停機時間的增加和維護成本的提高。 五、作業改善的應用。 通過學習作業改善的四個步驟,首先是項目分解,然后是問自己5W1H,結合優化的ERCS四原則,確定最新的優化方案,根據優化的方案組織對員工進行培訓. 對于我們來說氧化廠的效率提升、熔鑄的時間縮短、丹麥料的流動、公司就像大倉庫的現狀優化,都需要我們運用作業改善的方法進行優化。 在醫院,大部分時間在等待而不是看病;在國內乘飛機,我們等待的時間超過旅行的時間。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而工業工程,是一種簡單樸實的手法進行現場管理,是提升效率與效益的最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先有著改善的思想,先樹立“常識往往是錯誤的”的認識,從基礎入手,把基礎做扎實。 |
【返回】 【打印】 |